合作媒體

2癌患就有1例發現轉移! 醫:有「骨骼2警訊」應儘速就醫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郭育睿:小心潛藏轉移風險!每2癌症病人就有1人發現,醫提醒:發現「骨骼2警訊」應儘速就醫。(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吳玉惠/臺南報導】

一名57歲男性有多年吸菸史,前年因為慢性咳嗽就醫,確診罹患肺癌,並持續在腫瘤科治療。然而近一個月來,他發現右側鼠蹊部及髖部隱隱作痛,尤其在站立、行走和夜間睡眠時疼痛狀況尤為明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回診後發現,其右側近端股骨有癌症骨骼轉移,經醫療團隊綜合評估病況與病理性骨折的風險後,決定進行預防性固定手術,該男也於術後6天順利出院,並維持良好的行走功能,後續也持續門診追蹤。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郭育睿表示,癌症患者有相當高的機率發生癌細胞轉移到骨骼的風險,國人常見的癌症如乳癌、攝護腺癌、肺癌、腎臟癌及甲狀腺癌都有相當高轉移到骨骼的風險,然而因為相關症狀常被誤以為是一般的痠痛,往往導致患者延誤就醫,等到骨折才被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骼,不僅增加治療難度,也影響生活品質。

郭育睿醫師提醒,癌症患者平時除了定期追蹤全身骨掃描外,若出現莫名的腰痠背痛,或是在沒有受到外力就發生的肢體疼痛狀況時,應高度警覺是否為骨轉移而儘速就醫檢查。即使本身沒有癌症病史、家族病史的民眾,若出現體重異常減輕、伴隨肢體或軀幹疼痛,也應提高警覺,避免延誤潛藏的轉移性癌症。

經診斷為癌症骨轉移後,若未達需開刀的程度,或患者身體狀況不允許時,可採藥物或放射線治療等保守性治療方案。若癌症的骨轉移造成嚴重疼痛及結構上的弱化時,則可以考慮在出現骨折前,將骨轉移處做預防性的手術固定或置換,如情況允許,及早進行預防性的手術固定,才能在患者不幸發生骨折時,有效處理以降低風險、減少術中失血量,並讓患者維持較好的功能及生活品質。

若發生病理性骨折時,因為同時要處理骨折、腫瘤兩個問題,處理上會較為複雜。處理方式則會根據患者預期餘命、期待的生活功能及品質等方面,進行評估不同手術處理的方式;從單純復位固定,到腫瘤切除、冷凍治療及固定、重建手術都是可能的作法,有待患者根據生活品質、功能需求、或家屬照護需求、照護等,與醫療團隊共同參與討論決策,目前也有許多參考大數據的預後評估工具可用於輔助決策。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提醒,癌症骨轉移非罕見,唯有及早發現與適當介入,才能讓病患延續良好生活品質。呼籲民眾提高警覺,疼痛不是小事,有疑慮應主動就醫諮詢。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郭育睿。(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現任: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學歷:成功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
日本德島大學醫院骨科研修醫師、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骨科臨床見習
專長:骨質疏鬆藥物及微創手術、關節疼痛注射、一般骨科、關節置換手術、骨折創傷手術、複雜性骨折重建手術、良性及惡性骨腫瘤手術、良性及惡性軟組織腫瘤手術、癌症骨轉移/病理性骨折手術

Related Posts

1 of 2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