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帶動的市場需求規模,預估將自2026年起,加速超越企業資本支出,同時帶來新興智慧裝置商機,保德信指出,隨著各家科技龍頭大廠競相推出AI智慧眼鏡,且穿戴的舒適度、外觀等持續改良,2025年有機會成為AI智慧眼鏡爆發元年。
PGIM保德信全球消費商機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AI智慧眼鏡滲透率有望複製智慧手錶成長模式,甚至整體市場更為龐大,因為智慧手錶只取代部分傳統手錶、延伸手機生態,而AI眼鏡則有機會同時取代傳統光學眼鏡、承接智慧助理與輕量顯示需求,並且有機會成為手機替代平台。
常李奕翰指出,根據券商統計,2024年全球AI眼鏡銷售量已達200萬副,進入2025年業者有望持續積極佈局探索AI智慧眼鏡領域,推動2025全年全球出貨量進一步成長至400萬副;而進入2030年,在AI+AR技術可望成熟相互搭配之下,智慧眼鏡將進入高速發展期。
根據預估,2030年全球AI智慧眼鏡出貨量可望成長至8000萬副,整體2023年至2030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高達134%。
觀察目前AI眼鏡前三年的滲透率表現與智慧手錶趨勢相同,常李奕翰分析,AI眼鏡自2023年至今的滲透率從0.1%上升至0.8%,智慧手錶自2012年至2014年同樣從0.1%成長至0.8%,不過在接下來的10年,智慧手錶的整體滲透率從0.8%大幅躍升至22.4%,總計10年銷量複合成長率達39%之多。
常李奕翰認為,Meta過去在VR頭盔產品投入大量支出,但一直未成為趨勢產品,到了與雷朋合作的 AI眼鏡,雖然第一代只賣出30萬副,然而進入第二代之後銷售大幅上升超過200萬副,中間轉折點來自於科技的進步,對像素、音質的提升,以及2024年加入大語言模型與各種AI功能之後,帶動銷量突飛猛進,若未來AI眼鏡的應用能達到如VR頭盔,投影出清晰可互動的虛擬螢幕,進行日常運算與工作,將能使AI眼鏡真正有機會取代手機與電腦的顯示功能。
若想掌握新興趨勢商機,常李奕翰建議,除了傳統具防禦色彩的核心消費需求動能,也應廣納AI帶動的消費商機,讓佈局面向涵蓋多元消費產業領域,提前搭上大消費趨勢前緣成長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