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立委鍾佳濱召開座談會 邀集農政單位向屏東鄉親說明水稻農業保險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農業部自2022年推動「水稻收入保險」,當投保農友所種水稻受天候影響而減產,且減產幅度達各鄉鎮市區平均產量20%(基本型)、10%(加強型2期作)、5%(加強型1期作),即可啟動理賠,自開辦起至今(2025)年一月,理賠金額已超過24億元。

立法委員鍾佳濱接獲屏東農友反應,表示針對該保險之理賠基準、門檻以及抽樣樣本等內容有所疑義,盼能進一步了解,於今(20)日召開座談會,邀集農業部農業金融署副署長施妮婷、農業部農糧署南區分署屏東辦事處主任李肇淇、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吳志文、全國農業金庫屏東分行經理吳青霞、屏東縣議員許展維、屏東縣米榖公會暨機耕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清源、屏東縣雜糧公會理事長楊志偉、屏東縣米穀公會前理事長陳漢桓,以及在地多位市民代表、村里長到場交換意見。

在場農友表示,年初多變天氣導致自身農作物嚴重受損,雖然損失慘重,但申請理賠時卻因未達理賠基準產量而遭駁回,盼能詳細了解採樣數據來源、採樣過程,以及理賠啟動機制,以避免保險的美意淪為「看得到、領不到」。

農業部農業金融署副署長施妮婷表示,理賠條件已列於保單上,理賠標準為每公頃平均產量,依所在地鄉鎮市區近五年產量,去除其中去最大值與最小值後計算。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吳志文接續補充,以九如鄉為例向農民說明基準產量與實際產量數據差異、計算期間以及數據來源。

立委鍾佳濱進一步表示,過去多次接獲農民陳情,表示作物種植時間、採樣時間、採樣地點不一樣,便會導致數據被均化,大幅影響該區域所採計之產量,連帶影響理賠率;當抽樣點全數皆為產量較高的農田,該區平均產量便會被拉高,縱使農損嚴重,也會因為未達理賠基準而無法獲賠。

農業部農糧署南區分署屏東辦事處主任李肇淇補充,年初天氣多變致使農損嚴重,已增加採樣點以提升代表性,力求在抽樣過程中呈現出該鄉鎮實際收成狀況。

農金署農業保險與資訊組科長黃立夫補充,除了水稻收入保險外,農業部另有「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若農友未能獲得保險理賠,也建議可向所在地公所回報,透過救助彌補損失。

經過熱烈討論,立委鍾佳濱總結,部分農友對於保險細節仍有不甚了解與好奇之處,請農政單位透過不同管道多加宣導、多多舉辦座談會,使政府照顧農民的美意得以被廣泛看見;同時期許採樣數據能夠「細緻化」,涵蓋更多作物受損農友,全面保障農民生計。

Related Posts

1 of 36,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