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屆卓越新聞獎今(11/18)舉行頒獎典禮,公共電視以東南亞語新聞獲頒「社會公器獎」,另外《財劃法吵什麼?》取得「新聞敘事創新獎」,再次彰顯公視在多元語言新聞服務與創新新聞敘事上的深耕與成果。

公共電視東南亞語新聞自2018年4月開播,是亞洲首個為境內移民與移工每日製播的多語新聞節目,以越南語、印尼語與泰語服務百萬新住民與移工族群,致力於促進資訊平權。節目每日同步於多平台播出,在地震、颱風、重大事故、政策公告等事件發生時迅速推出三語版即時新聞,協助觀眾在第一時間掌握重要資訊。編輯團隊同時積極培訓三語編譯具備採訪能力,並長期深入移工與新住民議題,製作多篇具社會影響力的專題,均獲社群廣大回響。

評審指出,公視東南亞語新聞以多語服務,提供即時且可信的資訊,在重大事件中發揮重要角色,為亞洲先驅。並同步於社群平台播出,也首創AI雙語字幕,擴大影響力,吸引到在地以及國際觀眾。東南亞語新聞強化資訊平權、推動多元文化,擴大社會影響,體現「社會公器」的價值與精神。

製作人蘇玲瑤表示製作東南亞語新聞的初衷,是希望同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移居者,都能夠於第一時間、和國內的觀眾,同步接收到重要訊息,了解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新聞。她指出過去七年,幾乎進行了一場「媒體近用權」的實驗與實踐,發佈超過7千多篇的影音和文字報導,光是Youtube總觀看數,已累積到3千多萬,Facebook更是數倍,縮短了移居者和台灣大眾的距離,讓彼此的理解、成為一股力量。

而本屆「新聞敘事創新獎」由公視 P#新聞實驗室系列作品《財劃法吵什麼?》獲得。此兩則專題由蔣銀珊、許家嘉、陳彥安、廖婷鈺、王介村共同製作,以淺顯方式解析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法修法爭議,清楚說明稅收分配、地方財源影響與立法院審查程序等核心問題,揭示政策背後的財政原理與政治攻防。

評審認為《財劃法吵什麼?》精準結合了3D、手繪、動畫、專家意見及資料畫面等,各種多視覺媒材,拆解財劃法爭議,幫助閱聽大眾理解,有利於社群傳播。

P#新聞實驗室製作人王介村表示,實驗室一直想扮演「促進議題討論」的角色,幫助民眾用最簡單好懂的方式理解社會現象與問題;而好懂,不只需要好的採訪與扼要的內容整理,更包含「直覺化的視覺傳達」;所以我們不只做影像、動畫,還進行過2D手繪、停格動畫、3D建模、3D動作調整等多種跨域的合作,希望證明:「公視也將在跨媒體的新時代更加遨遊。」
公視表示將持續致力於提供可信、多元且具公共使命的新聞內容,用專業與創新回應社會的期待。










導演黃鈺婷、演員舒偉傑、許乃涵、趙妮綺、許莉廷、林毓家、呂慕堯、導演王傳宗、製作人許菀倩.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