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國海院攜手臺法師生揚帆!科學家登船實測解密海洋奧秘

科學家登船陪航!國海院與臺法小帆手共探海洋、實作科學。〈圖/記者翻攝〉

【焦點時報/記者 蔡宗憲報導】

繼2020年「樂觀小帆手‧海洋臺灣夢」1,500公里環臺首航,以及2024年「攜手共創‧航向蔚藍」36校460位師生挑戰1,939公里跳島航行後,宜蘭縣蘇澳岳明國中小「2025攜手國際‧航向蔚藍」帆船跳島計畫於今(2025)年5月19日再度啟航,展開新一輪海上學習旅程。延續去年與國家海洋研究院(簡稱國海院)合作的良好經驗,岳明國中小今年再次邀請國海院於5月19日至24日指派四位研究人員隨船航行,與臺灣及法國學生一同展開實地教學,讓海洋教育真正從教室延伸至真實海域。

本次國海院執行三項海洋科學任務,結合理論與實作,並將成果轉化為科普知識。研究人員先於4月22日前往宜蘭烏石漁港,進行行前訓練與儀器操作測試:1.航行風險判別:運用國海院GoOcean海洋遊憩風險資訊平台結合岳明國中小的航行安全評估表,提供即時海氣象風險視覺化資訊,協助航行決策與安全判斷,同時開放家長與民眾即時追蹤帆船位置,提升透明度與安心感。2.海洋分層特性探索:與學生共同操作溫鹽深儀(CTD),於航行過程觀測臺灣從北到南的海洋溫鹽特性,以及淡水與海水交會處的溫鹽分層現象,深入了解海洋結構與水文變化。3.海洋漂流廢棄物調查:操作蝠魟網(MantaNet)執行塑膠微粒調查,探討海洋污染問題,引導學生從數據認識人類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參與航行的多位學生分享:「謝謝你們讓我能深入體會海洋的知識,這是我第一次體驗駕駛大型帆船並進行各種科學調查」、「科學家的調查讓我們的航行與環境有更多連結,也讓我們更了解海洋」、「感謝國海院對這次活動的支持,期待未來有更多互動機會,讓孩子們與家長增進對海洋的認識,進而成為守護海洋的公民」。家長也表示:「孩子回家後不停分享科學家教導的知識,還主動表示要減少使用塑膠袋」、「這次真的學到許多平時接觸不到的海洋知識」。

岳明國中小黃建榮校長表示:「感謝海洋委員會及國家海洋研究院支持攜手國際的航行計畫,派出海洋科學家與臺法學生共同展開海上航行,不僅探索海洋、交流海洋文化,更能親身參與海洋科學調查工作,讓全世界成為教室」。

海洋委員會管碧玲主委表示:「這次安排國家海洋研究院四位研究員,攜帶近百萬元的科學儀器,隨船指導學生進行海洋探測,不僅強化海洋科學探索,更期望能培育更多海洋科技人才」。

國海院陳璋玲院長表示:「這是一場特別的海洋之旅,國海院派出的科學家與臺灣、法國的孩子們透過帆船航行連結彼此,乘風破浪,為知而航,以實際行動推動海洋教育」。

本次航行成果將於5月23日至25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2025法國生活節在高雄」(攤位94號)展出,內容包含海象風險資訊、塑膠微粒調查成果、海水分層現象以及海洋廢棄物AI影像資料集平台,邀請大眾一同認識海洋、關心海洋。

#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科學教育,臺法國際交流,海洋科學調查,帆船跳島計畫

Related Posts

1 of 2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