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漾新聞| 高醫SMA研究登國際期刊 嬰兒治療成果震撼全球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在罕見疾病防治領域再創國際新頁。該院作為全台唯一參與的研究機構,加入一項針對尚未出現症狀的嬰兒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跨國臨床試驗,研究成果榮登全球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讓台灣的臨床經驗走向國際舞台。

這項研究自2019年起於全球11國展開,包括美國、英國、比利時、澳洲及台灣,共納入26名出生6週內、經基因檢測確診SMA且尚無症狀的嬰兒,接受每日口服SMN2基因剪接調節劑Risdiplam治療,並進行兩年追蹤。結果顯示,完成追蹤的23名嬰兒全數存活,且不需依賴呼吸器或鼻胃管;其中91%能自行坐立甚至行走,顯示療法在病程早期介入具顯著效果,且未出現嚴重副作用。

除了榮登《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高醫團隊推動的新生兒基因篩檢五年成果,也刊載於國際權威期刊《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研究由小兒部鐘育志教授領銜,結合保健基金會及台北病理中心,自2017至2022年間篩檢446,966名新生兒,確診23名個案並進行長期追蹤,證實早期診斷與治療能大幅改善運動發展,減輕家庭與社會的長期負擔。

高醫副院長戴嘉言強調,作為大學附設醫院與醫學中心,高醫不只是觀察者,更要積極參與國際研究,守護從篩檢到治療的完整過程,把台灣經驗帶上世界舞台,為全球病童造福。他指出,這不僅是研究成就,更是醫療責任。

SMA是一種罕見且嚴重的遺傳神經肌肉疾病,由SMN1基因變異導致運動神經元退化。若未及時治療,多數嬰兒將於兩歲前死亡。此次研究首度證實,於症狀出現前即給予Risdiplam治療,能顯著延緩病程甚至接近正常兒童的發展。鐘育志指出,這項成果為SMA家庭帶來希望,更凸顯新生兒基因篩檢的重要性。

圖/研究由小兒部鐘育志教授領銜,結合保健基金會及台北病理中心進行長期的研究。(高醫提供)

根據2021年調查,全球152國中僅9國提供SMA篩檢,當年台灣更是唯一實施全國性篩檢並同步提供藥物治療的國家。至2023年已有31國推動篩檢,但僅涵蓋全球7%新生兒。台灣自2017年起即率先實施篩檢,成為防治SMA的國際典範。目前主要治療藥物包括口服Risdiplam、髓鞘內注射的Nusinersen,以及一次性基因治療Zolgensma,均在出生六週內治療顯示顯著療效,證明早期診斷與介入是改變病程的關鍵。

鐘育志表示,這不只是台灣的驕傲,更是全球醫學史上的重要進展。高醫與國際醫療團隊的合作,讓罕病治療不再只是等待,而是創造希望的過程。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高醫 #SMA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罕見疾病 #基因篩檢 #Risdiplam #鐘育志 #戴嘉言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Related Posts

1 of 3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