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漾新聞| 終戰八十論壇高雄登場 文學與歷史交鋒戰爭記憶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1945年二戰落幕,至今正好八十年。高雄市政府規劃系列活動,並於8月16、17日舉行《歷史裂縫中的台灣與世界-終戰八十紀念焦點論壇暨文學沙龍》,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攜手高雄市立圖書館在總館華立廳登場。論壇以歷史與文學對話,探討台灣在戰爭洪流下的角色與記憶。

開幕式由音樂劇《熱帶天使》團隊成員賴沅汰與余子嫣獻唱,劇作取材自台灣文學大師陳千武小說《獵女犯》,以二戰南洋戰場為背景,呈現戰火中的掙扎與生存。現場嘉賓齊聚,包括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鍾淑敏、立法委員林岱樺、許智傑夫人周桂香,以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高史博館長李文環、高市圖館長李金鴦、高雄市電影館館長黃晧傑等,與多位立委、市議員代表、學者、作家共同參與。

簡美玲指出,高雄市政府透過跨館合作,讓戰爭記憶以不同專業角度展現,期望藝術創作能貼近生活,並提醒社會從歷史血淚中汲取反思。

林岱樺則強調,言論自由得來不易,當權者應從戰爭中學習省思。李金鴦表示,高市圖特別規劃文學沙龍與主題書展,盼以閱讀與創作引導大眾深入思考,將台灣的故事說向世界。

論壇核心圍繞「台灣戰爭記憶的多樣與斷裂」。李文環強調,唯有正視多元觀點,台灣才能在歷史縫隙間找到韌性。

鍾淑敏分享歐洲訪問經驗,指出波羅的海三國與台灣處境相似,同樣夾處強權之間。他以「巨變中等待轉機的台灣人」為題,解析台灣在二戰中的角色,並呼籲以南台灣觀點重新理解歷史。

議題沙龍則邀請吳介民、鄭祖邦、蔡宏政、孫介珩、蔡雨氛、呂宜璟、蔡岳熹、黃晧傑、王鈺婷、李淑君、楊佳嫻等,從地緣政治、影像詮釋到女性經驗切入,開啟對戰爭記憶的多元對話,凸顯當代台灣如何承接歷史陰影並轉化為力量。

8月17日的「文學沙龍」將由電影《插天山之歌》放映揭幕,並邀導演黃玉珊進行映後座談。下午則由朱宥勳、黃崇凱、盛浩偉、劉致昕展開世代對談,討論台灣文學如何書寫戰爭傷痕,見證文學在歷史反思與社會療癒中的價值。

文化局以「終戰八十」為題,串連高史博、高市圖、電影館與美術館,透過論壇、沙龍、書展、電影及走讀活動,多面向探索戰爭留下的深遠影響。詳情可上各館官網或粉絲專頁查詢。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終戰八十 #戰爭記憶 #文學沙龍 #高史博 #高市圖 #陳千武 #台灣文學 #歷史與文學對話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中研院台史所所長鍾淑敏提到此時高雄從在地出發的觀點更顯重要。

▲.高史博館長李文環強調臺灣有歷史的特殊安排,化解與包容境遇,才能展現臺灣韌性。

▲高市圖館長李金鴦希望透過文學沙龍和主題書展,向世界訴說臺灣人的故事。

▲簡美玲副局長說明不同面向活動,讓各界看見臺灣如何從戰爭的經驗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現場觀眾振筆疾書紀錄精彩內容。

Related Posts

1 of 3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