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70歲陳姓資深嚮導帶著8歲外孫及63歲詹姓女山友從花蓮瑞穗出發,計劃縱走中央山脈南三段。12日,一行人在「可樂可樂安山」遭遇颱風侵襲,紮營避難。不幸的是,陳姓阿公與詹姓女山友因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境中失溫身亡,僅8歲男童倖存。
據救難人員表示,當他們抵達現場時,兩位成年人的衣物全濕、鞋內積水,顯示長時間浸泡在低溫環境中。相較之下,男童全身乾燥、沒有失溫跡象,推測是兩位大人竭力保護他,才使其奇蹟生還。
男童在危急時刻表現冷靜,利用阿公的手機尋找訊號較好的位置報警求救,並在原地等待救援。
這起山難事件震驚各界,引發了關於南三段登山安全的討論。由於南三段全程無山屋,登山者必須搭營野宿,有山友建議應在該區域建立緊急避難山屋,以供山友在惡劣天候時避難。
然而,也有人指出,高山建設山屋並不容易,且涉及多個部門管理,執行上存在困難。另一方面,部分山友認為,從事登山等野外活動,風險意識和安全觀念比設施更為重要。
他們指出,即使是有山屋的南二段,去年仍發生3死山難悲劇,證明山屋並非防止山難的萬全之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遇難的兩位登山者都是經驗豐富的登山老手。70歲的陳姓嚮導即將完成300座百岳征服,而63歲的詹姓女山友則是特搜義消,有超過20年的登山經驗。這再次提醒人們,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登山者,面對大自然的威力時也需謹慎。
這起事件也引發了對於帶未成年人登山的討論。有人質疑帶8歲兒童攀登高難度路線是否適當,但也有人認為及早培養孩子的登山技能和意識是必要的。
無論如何,這起悲劇再次警示我們,登山活動需要充分的準備和風險評估。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時,安全永遠是首要考慮。
相關部門也應該審視現有的登山管理政策,評估是否需要增加安全設施或加強宣導,以降低類似悲劇再次發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