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利率破3%、成數砍至7成 現在不是買不買得起的問題,是根本貸不到足夠的錢!

利率破3%、成數砍至7成-現在不是買不買得起的問題,是根本貸不到足夠的錢!

利率破3%、成數砍至7成  現在不是買不買得起的問題,是根本貸不到足夠的錢!

即使未來銀行貸款排隊現象緩解,在利率超過3%、貸款成數持續下修的雙重壓力下,台灣房市依然難以樂觀。這種結構性的資金緊縮問題,正在形成房市復甦的最大障礙。

近期市場討論焦點集中在銀行房貸「排撥」現象何時緩解,但業內專家指出,即使未來貸款申請不再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待,在利率攀升與貸款成數降低的雙重壓力下,房市依然難以看到明顯復甦跡象。這種結構性的資金條件惡化,正在對房市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最新金融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平均房貸利率已經攀升至2.36%,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且市場預期未來可能進一步向3%邁進。同時,平均核貸成數約為71.82%,寫下近20季新低。這兩項關鍵指標的惡化,意味著購屋門檻大幅提高,即使是有意購屋的剛性需求族群,也面臨著自備款不足和月付負擔過重的雙重困境。

 

利率超過3%對購屋負擔的影響不容小覷。

以貸款1000萬元、30年期計算,利率從2%上升到3%,每月還款金額將從約3.7萬元增加到約4.2萬元,年還款額增加約6萬元。這種還款壓力的顯著提升,直接壓制了購屋意願和能力。

 

另一方面,貸款成數降低意味著購屋者需要準備更多的自備款。

過去可能只需要準備2成自備款,現在可能需要準備到3成甚至更高。以總價1500萬元的房屋計算,自備款從300萬元增加到450萬元,這樣的差距對多數首購族來說是難以跨越的門檻。

 

市場實況也反映了這種困境。

許多預售案場出現「有來客,但無成交」的現象,建商坦言,現在消費者就像看待當前車市一樣,普遍預期價格會進一步下跌,因此選擇觀望等待。這種預期心理與資金條件惡化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抑制市場交易動能。

業內人士分析,即使未來銀行資金充裕,不再需要排隊等待貸款撥付,但在高利率和低成數的結構性因素影響下,房市依然難以看好。這種情況與過去幾次的房市循環有所不同,不是單純的資金流動性問題,而是購屋負擔能力的根本性惡化。

台灣房市正面臨多年未見的嚴峻挑戰,這次的問題不僅是短期的市場調整,更是結構性的購屋負擔能力惡化。即使未來貸款排隊問題獲得解決,在高利率與低成數的雙重壓力下,市場復甦之路仍然漫長而艱難。

 

對於有意購屋的消費者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需要重新評估自身財務能力的時刻。

在高利率環境下,謹慎評估還款能力,避免過度槓桿,將是避免財務風險的關鍵。而對於市場參與者來說,與其期待政策救市,不如務實面對這個結構性轉變的新常態。

未來房市的復甦,將不僅取決於資金供應的改善,更需要整體經濟環境的支持和購屋負擔能力的實質提升。在這之前,市場很可能持續維持「量縮價穩」的格局,等待下一次結構性轉變的到來。圖/google map

 M傳媒 https://94m.com.tw/ 

閱讀原文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1 of 3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