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台中七期神話破滅!小宅投資客慘遭「三殺」 六年等待換平盤

台中七期神話破滅!小宅投資客慘遭「三殺」-六年等待換平盤

台中七期神話破滅!小宅投資客慘遭「三殺」 六年等待換平盤

在台中七期這個被譽為「蛋黃中的蛋黃」的精華地段,一場前所未有的交屋風暴正在上演。上千戶投資客發現,六年的漫長等待換來的不是預期中的豐厚獲利,而是近乎平盤的殘酷現實,甚至還要面臨央行限貸、市場轉冷的雙重夾殺。

這個位於台灣大道的預售案,從動工到成屋耗時六年,期間經歷工地火災、停工重建等波折,如今更成為房市反轉下的最大苦主。實價登錄顯示,該案預售期平均單價約35萬元,期間換約價最高曾達到4字頭,但六年來的漲幅僅一成左右,如今單價甚至比北屯、沙鹿等外圍區域還要便宜。

 

投資惡夢:三殺困境現形
第一殺:時間成本吞噬獲利
六年等待意味著什麼?以925萬總價計算,資金機會成本每年5%,六年下來就損失近300萬。即使帳面略有增值,扣除時間成本後實際是虧損狀態。

第二殺:限貸令切斷退路
央行信用管制針對多戶買方祭出限貸措施,投資客無法像過去那樣輕鬆轉貸或增貸,資金周轉陷入困境。

第三殺:市場反轉流動性枯竭
房市轉冷後,七期小宅從搶手貨變成燙手山芋。上千戶同時求售,形成「多殺多」的惡性循環,價格一瀉千里。

 

七期小宅四大致命傷
1. 供給量過大:七期近年小宅供給暴增,同一時期就有數個千戶級建案推出,供需失衡嚴重
2. 租賃市場飽和:七期小宅租金報酬率普遍偏低,投資客難以「以租養貸」
3. 管理品質疑慮:戶數過多的社區往往面臨管理困難,影響未來保值性
4. 貸款條件嚴苛:銀行對小宅貸款日益謹慎,成數普遍低於標準產品

 

建商自保策略
站在建商角度,這個案子很可能「沒有賺錢」。工期延宕與原物料大漲雙重擠壓下,建商利潤被嚴重侵蝕。多戶屋主雖正在與開發商協商賠償事宜,但根據合約條款,能獲得的補償相當有限。

更令人憂心的是,該案已經過了換約時間,目前正進入對保驗屋階段,但市場上仍有不少待售物件急於脫手。這些賣家打算先以成屋方式進行合約簽訂,一過戶就馬上轉手。然而2020年購入成本含車位總價925萬元的物件,現在要賣1088萬元卻面臨困難。

 

自住買方的機會
對自住客來說,這個案子的困境或許反而創造了難得的機會。用相對親民的價格買進七期精華地段的小宅,長期來看仍具保值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

1. 社區品質管控:戶數過多的社區需要更強有力的管理團隊
2. 轉手競爭壓力:未來出售時將面臨大量類似物件的競爭
3. 貸款條件限制:小宅貸款成數可能較低,自備款需準備充足

 

七期房市未來走向
這個案例反映了台中七期房市正在經歷的重大轉變:

1. 小宅神話破滅:過去「買小宅必賺」的預期被徹底打破
2. 地段論修正:即使是精華地段,也無法免疫於市場系統性風險
3. 投資邏輯改變:短期炒作的時代結束,長期持有成為主流

 

給投資者重要啟示
1. 預售案風險:工期延宕、市場變化等風險往往被低估
2. 流動性管理:避免將過多資金投入流動性較差的產品
3. 分散投資:不要過度集中於單一區域或產品類型
4. 現金流規劃:確保有足夠的現金流應付突發情況

七期小宅風暴是一個警惕,隨著房市持續調整,類似情況可能會在其他重劃區重演。

投資人應該認清一個現實:房地產不再是穩賺不賠的投資,而是需要專業判斷與風險管理的資產類別。與其追逐短期價差,不如回歸房地產的本質,長期穩健的保值功能。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現金流比資本利得更重要,防禦比進攻更明智。

M觀點:當市場狂熱時,保持冷靜;當市場恐慌時,保持理性。這才是房地產投資的長久之道。
M傳媒 https://94m.com.tw/  圖/google map

閱讀原文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1 of 3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