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於「媽媽10元」的討論在網路論壇上引發熱議。一名網友在批踢踢發文詢問,以前的小學生零用錢真的只有10元嗎?10元到底可以買些什麼?這個問題立即引發大量網友的回應,紛紛分享自己的童年回憶。
根據網友們的回憶,在當時的物價水平下,10元確實可以買到不少東西。有網友表示,5元可以買一杯冬瓜茶,另外5元可以買麵包,剛好10元。還有人提到,小王子餅乾一包只要1元,冰棒則是2至3元一支。甚至有網友回憶說,在書店看一本漫畫書只需要3元,借3本書後還能剩1元買糖果。
更有網友分享,在柑仔店還普遍存在的年代,1元就能買到各種糖果餅乾,5元則可以買到飲料或冰品,如養樂多、冬瓜茶、紅茶、棒棒冰等。這些回憶顯示,在當時的物價水平下,10元的購買力確實相當可觀。
然而,也有網友提到了相對較晚期的物價水平。有人表示,要買雞排珍奶套餐至少需要50元。還有網友分享自己是七年級生,當時的零用錢就是一天10元。這些回應反映出不同年代間物價的變化。
關於「媽媽10元」這個現象出現的時間,有網友推測可能是在民國70至80年代。這個推測也間接反映出台灣社會經濟發展的軌跡。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網友在分享回憶時,也不禁感嘆現今物價的上漲。有網友提到,以前覺得1元一顆的巧克力球很貴,但現在一小袋巧克力球就要30或40元。這樣的對比凸顯了幾十年來物價上漲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