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妳也是缺D一族嗎?台灣男性有6成、女性有7成都不夠補,不補D健康風險悄悄找上門,所以日常就要做好保養,快看看你是不是也在缺D危機名單裡,奉上缺乏維生素的風險,以及如何吃才補得夠:
呼吸系統:
缺D可能降低肺泡防禦能力 增加肺部感染風險 如氣喘、肺炎
維生素D也與脂肪代謝相關 缺乏者較易合併脂肪肝問題
心血管系統:
維生素D參與調節血壓與血管彈性 缺乏時可能提高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風險
也與膽固醇代謝、心律穩定性有關
神經系統:
維生素D影響神經傳導物質 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 合成
缺D容易導致記憶力下降、專注力變差、憂鬱情緒增加、認知退化
肌肉與骨骼系統:
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與骨質生成 缺乏時容易導致
骨質疏鬆、骨折風險上升
肌肉力量減退、跌倒機率變高 尤其是銀髮族
慢性關節痠痛、肌肉無力
免疫系統:
維生素D具免疫調節作用 能提升免疫防禦、降低過度發炎
缺D者容易出現 反覆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風險高
也與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有關 影響胰島素敏感性
生殖系統:
女性 缺D與月經失調、不孕、子宮內膜異位有關
男性 缺D則可能影響睪固酮水平與精子活力、品質下降
皮膚系統:
維生素D參與皮膚屏障形成與修復
缺乏者容易有異位性皮膚炎、慢性乾癢、皮膚敏感等問題
傷口癒合也會變慢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需注意
肝臟系統:
維生素D與脂肪代謝、胰島素抗性密切相關
缺D會增加脂肪肝風險 肝功能異常、肝酵素升高也較常見
長期甚至可能間接增加代謝症候群、肝臟相關疾病風險
維生素D 是身體免疫、情緒、骨骼穩定的關鍵營養素
但有些人特別容易缺乏 需要更主動補充!
這4大族群 特別注意是否有補足
銀髮族
隨著年齡增長 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會明顯下降
再加上活動量減少、戶外日曬變少
長輩們往往不知不覺成為缺D重災區 進而提高骨折、免疫力低下風險
嬰幼兒與兒童
正在成長發育的孩子們 骨骼需要大量維生素D來協助鈣吸收
但孩子不一定天天出門曬太陽、飲食也難達到建議量
所以兒童每日建議補充400 IU維生素D3
才能幫助骨骼與免疫發展穩定
孕婦與哺乳期媽媽
這群族群不僅要顧到自己 還要幫肚子裡或寶寶身體建構健康基礎!
孕期與哺乳期間對維生素D需求提高 若攝取不足 可能影響寶寶骨骼與免疫系統發育
日曬不足族群(超多人中標!)
長期待在室內辦公、夜班作息、過度防曬或經常宅在家……
這些族群雖然不會曬黑 但也曬不到幫助合成維生素D的 紫外線B波
即使每天出門 也不代表你就有補到維生素D!
那怎麼從食物補D最實在?這10種食材,天然富含維生素D,平時就可以適量納入三餐:
深海魚類(補D最強)
鮭魚、秋刀魚、吳郭魚 → 含有大量維生素D與Omega-3
建議每週吃2~3次 幫助提升體內濃度
蛋奶類
雞蛋(尤其是蛋黃)與全脂奶粉 都含天然維生素D
適合不吃魚或小朋友當日常補充來源
菇類食物
新鮮香菇、乾香菇、黑木耳(記得先「曬太陽」再料理,D含量會更高)
尤其適合植物性飲食或吃素者
動物內臟類
鴨肉、豬肝也是含D的動物性來源 但攝取需注意膽固醇與總熱量
營養師提醒:
香菇、黑木耳曬太陽10~15分鐘以上再料理 維生素D含量可提升數倍!
如果補充不夠怎麼辦?
我很推薦這瓶 頂規液態維生素D3 365滴
最方便的方式 每天1滴D3!
如果飲食量不足、日曬時間太少 可以選擇它來做輔助
0~99歲 都可以滴!
一天一滴 高效補D
1滴 = 400 IU
黃金液態 超好吸收
安心無添加:
無味、無香料、無防腐劑、無化學添加
紐西蘭原料 世界專家配方:
適量補充 整體健康有保固
其實維生素D不是只有骨骼在用 !它關係著你每天有沒有活力,抵不抵得住病毒,會不會反覆感冒、情緒低落、手腳痠痛,甚至會不會好孕來、肌肉流失、皮膚反覆乾癢…與其事後補救,不如現在就開始補對補好!
每天多一點陽光、多一口含D好食物、必要時滴劑補充,一起養成「不缺D」的健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