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積極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水環境巡守隊為推動河川與海岸治理的核心力量,落實「永續是花蓮的日常」的施政願景。目前全縣共有16支水環境巡守隊,395位志工投入34.42公里的巡守範圍,涵蓋溪流、港灣、海岸及人工濕地。巡守隊平時執行巡檢、污染通報、淨溪、淨灘、水質監測與環境教育,逐步建構縣域完整的守護網絡。


縣長徐榛蔚表示,唯有全民參與,才能確保花蓮水資源世世代代清澈長流,打造宜居永續的生活環境。每一次巡檢與清理,都是守護家園的重要力量,她強調,水環境巡守隊的努力,不僅展現地方治理成果,也已與國際永續目標接軌。無論是推動潔淨水源(SDG 6)、營造永續城市與社區(SDG 11)、強化氣候行動(SDG 13),還是守護海洋(SDG 14)與陸域生態(SDG 15),花蓮都以具體行動走在永續的前線。


統計今年1至8月已完成300餘次巡檢、累積超過1,900小時,清理垃圾7,117公斤,其中3,003公斤回收再利用;並辦理356次河岸清理、37次海岸淨灘,以及90餘場教育訓練與宣導,另完成65次水質檢測,即時掌握污染熱點,為水質改善提供重要依據。這些基礎工作,奠定了花蓮穩健的水環境治理基礎。


除了例行守護,巡守隊也逐步發展出各具特色的行動,延伸到水域保護與環境教育。啟模里隊在玉水圳人工濕地推動生態復育,並結合在地國小進行原生動植物復育;秀姑巒溪CEPO’隊則進行奚卜蘭島的生態監測與文化資料庫建構,融合原民知識與科學調查。民生社區協會透過狐蝠人偶與原生魚類推廣生態教育,增添親子互動;勝安宮志工隊則以原生與外來龜類為教材,強化正確飼養與保育觀念;和平港巡守隊攜手縣府、野鳥學會與在地企業推動小燕鷗保育,並製作紀錄片《和平歡迎你》,榮獲2025年台北電影節永續電影類金獎。大同巡守隊則結合阿美族「巴拉告」文化重建魚塭,兼顧濕地園區教育與文化傳承;花蓮港巡守隊則與港警、漁會及縣府跨單位合作,維護港區整潔。這些行動顯示,巡守隊不僅是水環境的守護者,更是生態教育與永續發展的推動者。
這篇文章 花蓮縣環保局水巡志工守護河海 推動環境永續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