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駐新加坡代表處與台灣科技外交全球聯盟發表首份英文《台灣與全球人工智慧報告》

聚焦 AI 安全信任風險,推動跨國協作的科技外交

在人工智慧(AI)快速普及並深刻改變社會運作之際,駐新加坡代表處與台灣科技外交全球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Taiwan Tech Diplomacy, GATTD)今(7)日共同發表首份英文版《台灣與全球人工智慧報告》。本期以「信任風險:AI 安全中的挑戰」為題,深入探討 AI 技術日益關鍵的地位及其伴隨而來的安全挑戰,旨在為政策制定者、產業領袖與大眾提供有系統的風險概覽與治理方向。

科技外交的重要里程碑

這份創始報告由 GATTD 與駐新加坡代表處共同推動,集結台灣頂尖 AI 專家,並透過跨國合作模式,為全球 AI 安全議題提出策略性建議。報告指出,AI 安全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深刻關聯國家安全、經濟穩定、公共安全與社會信任,必須以跨領域、跨國協作的方式應對。

GATTD 執行長陳彥光博士於序言中強調:「我們的使命是促進政府、產業與學術界攜手合作,透過研究、夥伴關係、人才發展與商業化,強化全球與區域安全,並推動台灣與其他科技驅動經濟體的合作,實現共同成長。」

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大使則指出,台灣身處國際科技供應鏈核心位置,應在 AI 治理與風險管理上展現積極作為。他強調:「我們希望藉由本報告,建立台星及國際間的對話平台,展現台灣的科技外交角色與專業貢獻。」

AI 的雙重本質與新興挑戰

報告指出,AI 已從「新奇技術」演變為現代社會的基礎設施,廣泛應用於對話助理、自駕車、金融交易等領域。然而,其潛在風險也日益複雜。報告歸納出五大主要安全風險:

  1. 隱私外洩:使用者對話與敏感資料外洩,或企業誤將專有資訊輸入開放模型。
  2. 資料投毒與模型操縱:惡意輸入可能顛覆模型判斷,如自駕車誤讀遭竄改的交通標誌。
  3. 模型濫用與輸入操縱:透過提示注入、對抗式攻擊繞過安全機制,誤導決策。
  4. 惡意濫用:AI 技術被用於詐騙、假訊息散播或網路攻擊,對個人與企業造成重大威脅。
  5. 非預期後果與幻覺:模型生成自信卻錯誤的內容,或因偏見引發倫理與社會風險。

報告強調,AI 安全的解方不僅在於技術防護,還須結合倫理設計、持續監測,以及跨政府、產業與社會的協作。其核心精神並非「消除風險」,而是「負責任地管理風險」,以確保 AI 系統的穩健性、安全性、透明度與可信度。

匯聚全球人才,推動跨國對話

本報告不僅是針對 AI 安全的研究成果,也是台灣「科技外交」的重要展現。GATTD 借助其全球科技人才網絡,廣邀各國專家共商解方;駐新加坡代表處則作為國際交流樞紐,推動台灣科技人才研究成果與全球產官學研資源對接,使台灣的洞見持續在國際舞台上發揮影響力。

駐新加坡代表處與 GATTD 計畫持續合作,每 2 至 3 個月出版一期《台灣與全球人工智慧報告》,聚焦 AI 安全與治理,期望成為國際社會長期的參考資料與交流平台。

報告全文可於線上免費下載:台灣與全球人工智慧報告 – 2025年9月號

Related Posts

1 of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