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長庚醫學周公共議題論壇聚焦3亮點  打造「健康台灣」願景

384892
2025長庚醫學周於今日正式展開,於「公共議題論壇」上聚焦「癌症篩檢與健保政策優化」。圖:林口長庚提供

2025長庚醫學周於今(16)日正式展開,於「公共議題論壇」上聚焦「癌症篩檢與健保政策優化」,展現醫院在癌症防治上的卓越成果與公共責任。

384890
論壇聚焦精準篩檢、健保給付優化與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匯集產官學研跨界觀點。圖:林口長庚提供

此次論壇邀請立法委員王正旭與健康保險署陳亮妤署長到場,針對從落實篩檢到國際治療接軌、以及新藥納入健保與癌友可近性等多元議題進行交流與鼓勵。更特別的是,論壇結合國內兩大病友倡議團體「台灣癌症基金會」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強調醫院不僅推動政策,更聆聽病友聲音與需求,展現長庚醫學週「以病人為核心」的獨特精神,有別於一般醫學研討會的規劃。

論壇聚焦精準篩檢、健保給付優化與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匯集產官學研跨界觀點,共同勾勒「健康台灣」願景。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表示,長庚積極投入人工智慧在癌症防治的應用,他們與 MIT團隊合作開發的『Sybil』AI系統,結合臨床醫學、人工智慧與公共衛生,建構國內首份兼具臨床準確度、AI模型校正性與篩檢政策效益的架構,透過單次低劑量電腦斷層,就能預測未來1至6年的肺癌發生風險,這在臨床與公共衛生上都極具突破性,此成果可作為醫院智慧影像篩檢品質監測,與AI輔助診斷系統驗證的標準依據,亦展現長庚在智慧醫療與癌症防治整合研究的領先地位。

同時,長庚也參與全球乳癌AI的大型驗證研究,涵蓋5個國家、7個醫學中心、超過6萬2千名病人與12萬8千張影像。這些成果證明人工智慧的風險模型能在不同族群發揮穩健效益,幫助早期檢測,避免過度篩檢,也讓長庚在國際智慧醫療的研究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尤其長庚在近年五癌篩檢(腸癌、乳癌、肺癌、子宮頸癌、口腔癌)的陽性追蹤率幾乎全面突破九成,其中發生人數與死亡率居全台首位的肺癌,更達到接近100%。顯示長庚透過嚴謹追蹤機制,有效確保癌前病變與早期癌症不被忽略,實踐「篩得出、追得到、治得好」,避免篩檢淪為形式,真正守護全民健康。

王正旭則嘉許長庚醫療體系,能從國家政策高度思考,擴大癌症篩檢與早期診斷,不僅推動篩檢普及化與追蹤機制,更結合AI科技與精準醫療,讓篩檢成果落實到全民,幫助國家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之目標,邁向「健康台灣」。

陳亮妤表示,癌症新藥基金是健康台灣重要的一環。為提升癌症病人用藥可近性,健保新藥給付正積極接軌國際治療指引。114年政府公務挹注50億元作為癌症新藥基金,受惠人數約3600人。為推動癌症精準醫療,自113年5月起,健保挹注三億元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涵蓋12種癌別,讓國人的癌症治療邁向精準治療更進一步。

林口長庚癌症中心主任王弘銘強調,林口長庚癌症中心集結國內最完整的癌別團隊,涵蓋肝癌、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胃癌、食道癌、造血系統、頭頸癌、泌尿道癌、兒癌、婦癌等,橫跨內科、外科、放射線科與病理學等多重專業,打造全人全程的癌症照護。

而林口長庚血液腫瘤科系主任張文震則補充,免疫治療讓許多病人重獲一線生機,長庚更是早在2016年率先成立「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是全台最早、經驗最豐富的免疫治療基地。透過CAR-T 細胞治療、質子治療與新型免疫標靶藥物的應用,長庚成為癌症病友在免疫治療過程中最堅強的後盾。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