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網購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尤其以「超商包裹詐騙」手法最為猖獗。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數據統計,114年9月份網路購物詐騙報案件數高達3625件,為各類詐騙手法之首,顯示詐團利用民眾網購習慣行騙,仍為現行主要詐騙類型之一。

刑事警察局表示,日前一名謝姓男子於10月初報案表示,自己收到一則簡訊通知稱「網購商品已送達超商」。由於當時工作繁忙,一時不確定是否曾在網路上購物,誤以為是家人代訂的商品,便前往超商付款1千餘元取貨。未料,取貨後打開包裹才發現內容物為防曬霜,經向家人及朋友查詢,均無人購買或寄送該商品,這才驚覺遭遇「幽靈包裹」詐騙,隨即向警方報案。
警方說明,目前「超商包裹詐騙」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社群平台一頁式詐騙廣告,詐騙集團透過社群網站或廣告刊登假冒商品頁面,以「超低價」、「限時特惠」等話術吸引民眾下單,並以「貨到付款」取信消費者。待民眾付款取貨後,才發現收到與下單內容不符、劣質甚至無法使用之商品,始知受騙;還有幽靈包裹詐騙,詐團在民眾未曾購物下單情況下,主動寄送包裹至超商門市,並發送簡訊通知取貨付款。許多民眾誤以為家人或朋友代購而付款領取,事後發現根本未曾訂購,造成金錢損失。
警方進一步提到,如遇到這種詐騙情形,目前4大超商都有客服專線或申訴平台提供申請退款、退貨管道,民眾即使在超商已付款領取不是自己購買的商品,只要透過超商線上申訴平台或客服中心立案,便能有效讓損失降到最低。若民眾懷疑收到詐騙包裹應立即處理,務必於取貨後7天內提出申訴;且申請退款時,請完整保留包裹外箱及寄件資料;若為未訂購的「幽靈包裹」,取貨前請先確認購物清單與家人,並拒絕取貨;如果對購物有疑慮,可先透過包裹上的寄件人資訊進行查詢,協助辨別真偽。
另外刑事局提醒民眾,詐騙包裹多由國內外不明賣家透過境外電商或社群平台接單,再委託貨運報關與物流配送,消費者取貨開箱後始發現受騙,在網購或取貨前,留意3點能有效降低受騙機率。首先未訂貨請勿取件,對於來源不明或非本人訂購的包裹,應直接拒收;並提高警覺網購陷阱,網購時慎選購物平台,選擇有良好商譽的拍賣平台購物,若賣家僅提供E-mail、LINE ID或海外聯絡方式,極可能為詐騙;付款前也要再次確認,於付款前應再次確認訂單明細、金額及寄件人資訊正確再取貨付款。
超商退款流程皆需保留完整包裝、繳費憑證與包裹單據,民眾取貨後,應先儘量保留完整商品外箱寄件資料,以釐清寄件者資料,便於提供超商、貨運業或集運商進一步處理。若遇可疑包裹,應保持警覺,或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