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台東報導

資源回收場發生火警案件中,經調查發現多數起因與廢鋰電池及高壓氣瓶錯誤丟棄有關。臺東環境保護局提醒,鋰電池一旦受高溫或擠壓,極易短路爆炸;高壓氣瓶若殘留氣體受熱膨脹,也可能瞬間破裂,若引燃周遭可燃物,不僅會迅速竄出高溫火焰並釋放有毒濃煙,也大幅增加消防救災難度,直接威脅清潔隊員與社區安全,呼籲民眾務必妥善分類回收。

臺東縣政府表示,推動循環利用與安全回收,是縣府長期環境治理與公共安全施政的重要方向。除了落實廢棄物安全管理,縣府也結合在地資源與部落社區力量,推廣環境教育、優化資源回收站點等,讓居民從日常生活中就能參與永續行動。同時,此政策不僅保障清潔隊員與社區安全,更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1項「永續城鄉」與第12項「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臺東正逐步打造安全、宜居且永續的家園。

臺東縣環保局指出,行動電源、手機與筆電電池、卡式瓦斯罐、噴漆罐、打火機瓦斯罐等,若混入一般垃圾,經垃圾車壓縮或回收場高溫曝曬,極可能瞬間爆炸起火,危及清潔隊員與社區安全。若經勸導仍屢犯者,依據廢棄物清理法,可處新台幣1,200元以上至6,000元以下罰鍰,請民眾切勿任意丟棄。
環保局進一步表示,使用完瓦斯罐等高壓容器,應單獨包裝回收,暫存場所避免高溫、高熱之環境,杜絕爆炸或起火的風險。同樣具高危險性的鋰電池則要跟乾電池分開回收,且需在正負極貼上絕緣膠帶,貯存於塑膠容器內防止電解液滲漏。回收前除了在包裝上分別註記「內有高壓容器」、「內有鋰電池」等字樣標示之外,回收過程應主動提醒清潔人員,以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安全。

環保局呼籲,廢鋰電池與高壓氣瓶的錯誤丟棄,不是小小疏忽,而是火災導火線。唯有從源頭落實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才能守護社區安全、避免悲劇重演。環保局將持續推動安全回收與環境教育,結合社區力量與在地資源,共同打造安全宜居、永續發展的家園,讓每位居民都能安心生活。
這篇文章 廢鋰電池、高壓氣瓶錯丟易引火警 環保局籲民眾正確回收守安全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