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王錦蛇幼蛇誤闖桃園市自強國小,於是主任李啟明便趁此機會,給學生們進行一場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和環境教育的三生教育。

李啟明聽到學生通報學校中庭有蛇後便起身拿著工具趕往目標。他稱讚學生們並提醒,「這是一條出生幾個月大的王錦蛇。看到蛇的時候,先保持安全距離,不要驚擾牠,最後找老師或大人請求協助。」,隨後利用工具將牠安全放置在一個飼養箱中,學生們第一次看到捕蛇情景,眼睛睜著亮亮的。
自強國小校園裡有一座後山,有老師曾經觀察記錄到有大冠鳩、台灣藍鵲、五色鳥、紅嘴黑鵯、樹鵲、貓頭鷹等鳥類及松鼠等蹤影。而每年大約五月份開始,校園偶爾會發現蛇出沒的蹤跡,所以,學校會利用兒童朝會宣導,教導學生如果遇到蛇應如何應對,以確保自身安全。李啟明展示著蛇鷹的羽毛並介紹,「王錦蛇又叫臭青母,是無毒的,在自然界生物鏈當中扮演一定重要的角色,牠的食物有青蛙、老鼠、鳥蛋等,可以維持生態平衡,但另一方面,牠們可也是蛇鷹喜歡的食物來源。」小朋友們則好奇的問可不可以養牠。主任進一步表示,「學生們都很善良,但這就是大自然法則,每一種生物都有牠自己的生存方式以及環境中扮演的角色,不能干擾牠,後山是牠的家,我們送牠該去的地方,不管是對蛇或是自然界都是一種『尊重』的表現」。
同學們跟著主任往後山步道走去,到了適合野放地點,主任讓學生們保持安全距離後,打開飼養箱並傾倒,小蛇迅速往水溝處躲避,小朋友圍觀目送小蛇離開。有小朋友說不要再迷路了,趕快回家找媽媽,小心不要被大冠鳩吃掉了。最後也在後山敬師亭合影,紀錄此次特別的活動。
教育局表示,自強國小後山是現有的生態教育基地,這幾年學校發展一系列生態課程,此次學生們送小蛇回家活動,主任結合品格教育、環境教育和生命教育,除了教導學生與大自然萬物和諧相處,尊重牠們的生命,更學會珍惜每一次偶然的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