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中國哲學會「理解與療癒」研討會登場 以AI情人為主題展開深度對話

1921708 scaled
由中國哲學會主辦、輔仁大學哲學系承辦的「2025年中國哲學會『理解與療癒』學術研討會」,於11月1日至2日在輔仁大學舉行。圖:主辦提供

由中國哲學會主辦、輔仁大學哲學系承辦的「2025年中國哲學會『理解與療癒』學術研討會」,於11月1日至2日在輔仁大學舉行。此次會議以「理解與療癒」為主題,聚焦當代人在科技發展、倫理實踐與心靈重構中的哲學反思。中國哲學會表示,今年的研討會旨在探索「理解」與「療癒」在當代社會中的理論與實踐意涵,是國內哲學界首次以「人工智慧與情感倫理」為核心議題的公開討論。這不僅標誌著哲學思考正式走入AI時代的親密關係領域,也開啟了跨學科對話的新方向。

1921706 0 scaled
此次會議以「理解與療癒」為主題,聚焦當代人在科技發展、倫理實踐與心靈重構中的哲學反思。圖:主辦提供

在此次研討會中,「哲學越域」團隊舉辦一場專題座談會,以「AI情人」為主題,展開關於科技與情感倫理的深層對話。此場座談由輔仁大學博士候選人李偉銘主持,與談學者包括臺灣大學教授李賢中、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邱建碩、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朱弘道及文化大學博士林宣里等人。

1921707 0 scaled
哲學越域團隊與與談人,左起為文化大學博士林宣里、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邱建碩、臺灣大學教授李賢中、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朱弘道、輔仁大學博士候選人李偉銘。圖:主辦提供

座談以具體案例為切入,聚焦於兩個關鍵問題:第一, 如果AI逐漸成為人類情感寄託的對象,甚至做得比「真人」更好,我們是否應該接受AI為合理的交往對象?第二, 如果人可以跟AI建立親密關係,這樣的關係是否能夠以某種方式,讓法律賦予正當性及保障?

哲學越域團隊指出,AI互動的興起不僅是科技議題,更觸及人類情感結構與倫理關係的重塑。當人工智慧踏足原先只屬於「人際」的親密領域,人類要如何看待並與之相處,是當代哲學不可迴避的課題。現場觀眾反應熱烈,許多人表示這個主題「貼近生活又令人不安」。

有參與者分享親身經驗,他的伴侶為工程師,因長期忙於工作而難以經常陪伴,為維持情感連結,他嘗試使用AI聊天應用程式,讓AI模仿伴侶的語氣與習慣互動;而工程師男友則透過閱讀AI對話摘要,了解伴侶的情緒與生活近況。此案例引發現場對「科技介入情感」之倫理邊界的深層討論。

中國哲學會表示,哲學越域團隊的參與為此次「理解與療癒」主題研討會注入鮮明的時代性與跨域視野,不僅回應科技社會下的人文關懷,也在知識與生活、理論與情感之間,重新尋找思想與倫理的平衡。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