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60年前興建石門水庫「部落沉入水底」 王仙蓮爭取卡拉社族人重建家園

637181
桃園市議員王仙蓮要求市府正視,積極推動「部落重建」或「土地返還」方案,讓泰雅族卡拉社族人重拾家園與尊嚴。圖:黨團提供

桃園市議會今(12)日進行市政總質詢,國民黨籍市議員王仙蓮於質詢時為復興區卡拉社族人發聲。王仙蓮說,60年前因興建石門水庫,泰雅族卡拉社部落被迫遷徙,原居地枕頭山部落沉入水底,族人四散各地,至今仍「沒有回家的路」。她要求市府正視,積極推動「部落重建」或「土地返還」方案,讓族人重拾家園與尊嚴。

637179
桃園市長張善政指出,若卡拉社族人願意選擇復興區其他不具環境敏感問題的地點,市府將全力協助重建。圖:黨團提供

王仙蓮指出,石門水庫的興建,確實成就北台灣數百萬人的用水與發電需求,成為現代化的重要象徵,但這項工程同時也改變了卡拉社族人的命運。當年卡拉社族人被迫離開世居的枕頭山部落,族人親手搭建的家園沉入水底。從此,卡拉社不再是地圖上的一個地方,而成為族人記憶中的「失落故鄉」。

王仙蓮表示,族人被迫遷離後,分散各地,文化傳承與社群連結逐漸斷裂,甚至歷經颱風、重金屬汙染等重創,生活艱辛。她強調,「石門水庫是北台灣發展的驕傲,卻也是卡拉社族人心中最深的痛。政府不能只記得工程的成就,卻遺忘這段被犧牲的歷史。」

王仙蓮指出,復興區長興里枕頭山部落目前唯一的聯外道路,是以渡船方式從薑母島碼頭進出,族人要回祖地,必須「坐船進山」。她質疑,「這樣的狀況符合居住正義嗎?一個部落60年沒有回家的路,政府難道看不到嗎?」

她進一步質詢市府,為何遲遲沒有提出具體的經濟、法規、生態與施工可行性評估?為何族人訴求多年仍得不到回應?王仙蓮說,「我們不是要重啟爭論,而是要找回一條能回家的路。不論是重建、返還或以土地交換的方式,都請市府展現態度與誠意,讓卡拉社族人有一個重建的希望。」

王仙蓮表示,過去她多次向市府反映族人心聲,但從未獲得具體回應。她批評,市府「聽到了,但沒行動」,並呼籲市府應主動帶領族人到北水分署與中央相關單位陳情,協調出具體可行方案。

王仙蓮說,土地對原住民族而言,不僅是居住空間,更是文化、信仰與記憶的根基。當族人無法回到自己的土地,就意味著文化被迫中斷。她建議,市府可比照崁津部落重建模式,採跨局處合作,評估卡拉社重建或土地返還的可行性,讓族人有機會實現「重返部落」的夢想。

對此,市長張善政回應,卡拉社的遷徙確實是石門水庫興建時的歷史事件,市府理解族人的情感與訴求,但水庫周邊屬於水源保護區,土地開發與返還涉及北水分署與中央主管機關,原地復建有高度技術與環境限制。

張善政指出,若族人願意選擇復興區其他不具環境敏感問題的地點,市府將全力協助重建。他說,「我們會先了解族人目前的想法與期待,只要技術上可行,市府一定盡力幫他們找到合適的地方,讓族人能夠有新的家園。」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