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高雄農業局推動智慧農業有成 「農來訊」平台榮獲永續應用獎

【焦點時報/記者蔡宗憲報導】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於11月17日(一)於鳳山行政中心1樓多媒體會議室辦理「高雄農產業智慧農業補助計畫」年度成果發表暨研討會,邀請導入農友及廠商共9個單位分享心得與經驗,共同探討智慧農業的無限可能,現場亦將舉行「智永雙全競賽」頒獎典禮,表揚在智慧農業導入與永續實踐表現卓越的農友與單位,鼓勵農友把智慧農業數據轉譯為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永續指標語言,以彰顯農業數據價值,展現高雄智慧農業成果的多元面貌與實質價值。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首開地方政府之先,開發「高雄農來訊」平台整合農業日常所需的產銷及氣象資訊,發展智慧防災及智慧產銷服務,推動農產業持續轉型,讓農民只要搜尋加入高雄農來訊LINE官方帳號,即可透過手機掌握全台66種作物的防災告警資訊,以及300項以上蔬果產銷資訊。市府農業局也積極推動智慧落地,累積至本年底將推動智慧農業案場落地預計達到133場,共56種作物,面積1,309公頃,帶動產業投入7,195萬元。農來訊今年又榮獲中華空間資訊學會第2屆「空間資訊永續應用獎」數位治理組優良獎,達到4年7獎的殊榮。

今年度農業局首辦「智永雙全農業競賽」,以「智慧農業 × 永續發展」為核心,鼓勵農友透過智慧設備與數據應用,達成資源有效利用、降低生產風險及提升作物品質等目標,並與ESG及SDGs接軌,期望讓智慧農業不僅是設備補助,更成為推動農業永續的重要基石。本屆由桃旺農場李王勝先生榮獲第一名殊榮,其努力透過智慧感控系統精準觀測環境及控制用水,以及運用AI視覺辨識等技術達到智慧分級,提升選果效率與精準度,除了節省管理成本外,也提升分級效率及品質。第二名為林麗華及黃淑娟農友,林麗華建置田間氣象站,透過手機就可瞭解田區氣象,掌握土壤溫室度、導電度變化,搭配告警功能提早進行防治及安排灌溉施肥等作業,提升生產效率,並建立「口福」瓜品牌,希望能供應消費者優質、安全的洋香瓜。黃淑娟以友善農法耕作,並運用智慧農業輔具達成省力效果,以及導入遠端灌溉、環境感測器等設備,透過自動監測水位、溫濕度與田間狀態,減少頻繁巡田與人工灌溉,大幅降低人力負擔。

農業局局長姚志旺表示,高雄市將持續推動智慧農業,結合智慧科技、永續管理與數據治理,打造高雄專屬的智慧永續農業模式。透過「智永雙全」競賽,高雄不僅展現智慧農業的豐碩成果,攜手農友邁向精準、永續、共榮的新農業時代,未來市府農業局將持續透過公私協力,推動高雄智慧農業應用及落地,實踐高雄智慧城市發展願景。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