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漾新聞|當代藝術「擠」進高美館?新展挑戰想像邊界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立美術館再度拋出對話新議題!最新登場的創作論壇展覽《我們擠得下嗎?》,以觀察新世代藝術群體「蘆筍工作室」為核心,從藝術家相聚、對話到協作的歷程,折射出台灣當代藝術圈的多層樣貌。展期自即日起至12月28日於高美館4樓展覽室登場,開放民眾走進展場,直面當代藝術的集體能量。

高美館館長顏名宏指出,「創作論壇」徵件計畫一直以推動藝術家交流與創新思維為宗旨,讓藝術展覽不僅是作品的展示,更是時代精神的反映。他強調,這次的《我們擠得下嗎?》由策展人施雅恬於2022年提出構想,歷經三年發酵,最終以成熟完整的姿態呈現,企圖讓觀眾從不同角度重新理解當代藝術,並看見群體創作如何形塑世代的文化印記。

不同於以往偏重於單一藝術家個人脈絡的展覽,這次聚焦於「群體」的創作模式。顏名宏表示,藝術家群體與其所處的空間,不僅是創作的場域,更是思想交流與創意碰撞的實驗場。從個體走向集體、從私密延伸至公共,藝術家們在彼此合作、競爭與交流中,共同建構出多層次的藝術生態,這正是當代藝術值得深入探討的現象。

策展人施雅恬指出,展覽靈感來自於對人與環境、物件間關係的好奇。以「蘆筍工作室」為研究對象,追溯12位擁有跨國學習背景的年輕藝術家,自2021年在台北南港邊陲聚集成團的過程。從日常對話、空間運用、到彼此創作的即時回饋,這些看似微小的互動片段,實則編織出一張藝術家群體的創作網絡,也映照出台灣當代藝術在共生與共創中的脈動。

高美館強調,本次展覽除了展出11組藝術家的作品,更設置了特別的檔案區,從「藝術家集體是什麼?」、「如何彼此影響與養成?」到「群體如何延展成公共平台」三大面向,循序漸進呈現蘆筍工作室的運作模式。觀眾可透過照片、錄音帶等多樣媒材,深入體驗這片被形容為「烏托邦」的藝術實驗場。

開幕典禮將於9月13日下午2時30分舉行,現場並邀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高俊宏,與策展人施雅恬進行對談,帶領觀眾深入剖析台灣當代藝術圈的集體運作模式與文化脈絡。高美館誠摯邀請市民與藝文愛好者把握機會,在展覽中探索藝術群體的多元可能性。

展覽資訊:
創作論壇《我們擠得下嗎?》
展覽日期|2025年9月6日至12月28日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404-405展覽室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高雄市立美術館 #我們擠得下嗎 #蘆筍工作室 #當代藝術 #藝術生態 #集體創作 #高雄藝術 #藝術論壇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Related Posts

1 of 35,810